2025-04-09
一、案例背景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市场营销教研室党支部以创建全市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为目标,紧扣新时代高校党建“七个有力”要求,创新构建“党建+业务”七维聚力融合机制,推动党建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形成了“抓党建、强业务、促发展”的“双融双促”良好局面。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构建“三维三阶”学习体系,教育党员有力
党支部将理论学习立体化,建立起“总支集中学+支部研讨学+党员自主学”三阶学习机制,开发“党建书屋+主题党日+志愿服务”三维实践载体,引导党员从红色书籍、红色历史和志愿实践中赓续红色精神,汲取奋进力量,推动党员教育有声有色,推行“学习-研讨-实践”闭环模式,党员教师学有所得,学有所悟,支部教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专创融合“金课”立项,支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智慧零售职业教育集团获重庆市第三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认定,推动党员学习成果落实转化。
(二)实施“三化”管理模式,管理党员有力
一是标准化建设,严格执行《党支部工作标准化手册》,规范“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开展;二是目标化激励,使支部年度工作目标对接学院及党总支年度业绩目标,实行目标管理制,通过责任激励、表彰激励、物质激励等方式,激发党员教师干事创业劲头;三是精准化考核,实施“目标管理+过程监控+结果评价”三评机制,将党员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业绩量化考核,将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挂钩,支部党员近两年获评重庆市级优秀党务工作者、校级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6人次,支部党员重庆市首届高校二级院系党组织书记讲党建比赛获二等奖奖1项。
(三)完善常态化约束监督体系,监督党员有力
实施常态化支部与党员的双向监督,党支部委员之间、党支部委员和党员之间、党员和党员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党支部书记联系一个学生寝室,开展深入有效的谈心谈话,建立“师德师风负面清单”,适时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和组织警示教育活动,筑牢党员教师的红线意识、底线意识,支部无1起违反师德师风要求或违纪违法事件。
(四)创新“党建+”融合模式,组织师生有力
形成“党建+教学”“党建+技能竞赛”“党建+社会服务”“党建+创新创业”“党建+就业”“党建+新媒体”“党建+教学”“党建+师德师风”的党建业务融合发展模式,将党建工作与支部所在教研室重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促进党建业务共建共促。借助微信公众号平台把教研室支部、团支部、非党员教师等应有尽有地纳入党建工作范围,“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党员管理、学习教育及活动开展和宣传等,让支部党员教师参与微信公众号原创内容制作,增强党员教师共建支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效宣介支部建设成果。支部学生2023-2024年参加获国家级技能竞赛二等奖4人次,三等奖4人次,市级技能竞赛获奖18人次,创业类竞赛获奖16人次,张渝、罗林波获重庆市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
(五)打造“五位一体”宣传矩阵,宣传师生有力
搭建起党员活动阵地宣传栏、支部党建专题网、支部微信公众号、支部工作群、校外媒体五位一体的党建工作宣传平台,挖掘教研室师德师风、教学科研、竞赛指导、社会服务、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典型经验、人物和事迹进行宣传推广,营造党员教师争先创优、广大师生学习榜样的积极氛围。创建“授业先锋党员示范岗”“科研求索党员示范岗”“技能点津党员示范岗”“服务赋能党员示范岗”“创业争先党员示范岗”,选树优秀党员典型,展现党员先进模范标杆新形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支部党员获重庆市级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1项,2人获国家级技能竞赛优秀指导教师荣誉。
(六)实施“品牌”工程,凝聚师生有力
打造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品牌——“暖心·暖行”实践育人模式,通过支部与学生支部联合开展服务乡村振兴志愿活动,激发学生心系三农、助力振兴,激励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田间地头。深化“读行致远”宣传教育品牌打造,讲好故事,将理论联系实际付诸于行动,将经典思想和新思想中蕴含着的丰富思想智慧、宝贵经验化为师生们的奋斗源泉。教师将品牌工程开展成果运用于教学工作中,立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项,获得全国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三等奖1项,获得重庆市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
(七)切实对接倾听需求,服务师生有力
一是切实对接服务,创建“党旗领航·帮扶筑梦”聚爱暖心品牌,全员党员教师“一对一”“一对多”帮扶困难学生总计513人,实现困难学生初次就业率平均达到98.9%。支部与工会组织建设、团支部建设实现联动,做好师生日常慰问及困难师生的联系、服务工作,健全心理帮扶机制,及时为有需要的师生解困纾难,传递支部的关怀。二是利用微信公众号留言功能,及时了解、收集、回应师生意见诉求、建言献策,用实际行动让暖流汇入广大师生心间,处理师生意见建议15件,有效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经验总结
(一)结合实际探索党建业务融合路径,坚持党建业务“双轮驱动”,助力“双融双促”。
将支部建在教研室上,深度剖析支部各维度业务发展的基础上,构建起“党建+教学”“党建+技能竞赛”“党建+社会服务”“党建+创新创业”“党建+就业”“党建+新媒体”“党建+教学”“党建+师德师风”的“党建+业务”融合机制,通过党建和业务工作的同时安排、同时部署、同时推进,实现党建与教研室业务同频共振,党建业务“双融双促”。
(二)深化党建品牌化建设效应,使品牌势能与发展动能协同转化
打造“读行致远”宣传教育品牌和“党旗领航·帮扶筑梦”聚爱暖心品牌,使广大党员在互动参与中浸润党建品牌文化,落实党员教书育人主体责任,激活支部业务发展效能,推动支部党建“品牌势能”与“发展动能”协同转化。
(三)用心用情倾听心声,凝聚师生强大力量
利用微信公众号留言功能,结合融入日常和落在平常的困难师生联系、服务工作,用心用情倾听广大师生心声,及时为有需要的师生解困纾难,传递支部的关怀,让广大师生既感受到党支部就在身边,又紧紧围绕党支部贡献出自己的强大力量。